2017-04-11触摸北京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
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怀
现在的人从不曾体会过
它叫:
北京的第一次


老北京平安电影院宣传单
北京第一家电影院,即平安电影公司。它于1907年建于东长安街路北,由外商开办,早期专门为住在东交民巷的外国人放映电影。
1925年,从法国引进最早的要戴上红绿眼镜观看的“立体电影”,时人惊呼:“灯光尽熄时,请君戴上眼镜就看到斗大的蜘蛛在你们头上飞过,叫你疾呼救命……”
后期,为招徕顾客,在下午场放映之前,请相声曲艺演员专场表演20分钟,来暖场。1949年以后,改为北京儿童影院,后在兴建东方广场时被拆除。


《定军山》剧照
北京第一个由中国人开设、并以拍摄戏装照闻名的照相馆是丰泰照相馆,它由任景丰于1892年创办。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就是这里拍摄的,电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回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请缨”、“舞刀”和“交锋”等三个片段。


北京第一个公园——中央公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建立于1914年10月。
1913年春,时任中华民国交通总长朱启钤在太和殿照料清隆裕太后的丧事时,到社稷坛巡视了一番,感叹道:“古柏参天,废置既逾期年,遍地榛莽,间种苜蓿,以饲羊豕……渤溲凌杂,万为荒秽不堪。”于是,他有了将这座皇家园林改建为公园的念头。同年,朱启钤改任内务总长,将建公园的事宜提上日程。
1925年3月,人们在中央公园吊唁孙中山。这里也因此更名为中山公园。


1935年8月22日北京第一条公交线路,5路公共汽车开通。当时只需要5毛钱,就能从东华门坐到香山。
当时公共汽车还是个新鲜玩意儿,每当有车辆驶过时,不少人驻足观看,由此也成为京城一道流动的景观。
一些好奇的小孩子,在车辆驶过时,还会追着车跑上一段路,以此为乐。


1974年建成,因为是北京的第一座立交桥,很多老北京人都不叫它“复兴门桥”,而是亲切的直呼它为“大桥”。
1980年西直门桥建成后,复兴门桥才不再被叫“大桥”。但,几十年过去了,附近的居民夏夜遛弯儿,还是爱去“大桥”上转转。


现在全国人民知道北京精神,多年之前,全国人民体验北京速度。
这个“北京速度”的缔造者就是北京地铁1号线,1971年1月15日投入运营,成为全国首条地铁,荣幸地成为北京一景儿。
当年不少外地单位都组织人来这里参观,如今,1号线依然发挥着强大的运力,肩负着北京交通出行的主力军。


大栅栏是一条街,又不只是一条街。在这个1.26平方公里的地方,有大大小小114条胡同,这里有很多名人故居和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
摸索着进去,你看到的是老北京的文脉依存,感受到的是当时挨挨挤挤的贫民式快乐。
讲究的老北京人,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德利、买茶张一元…这些北京的老字号,只管到大栅栏里去寻!


1987年11月12日,前门来了一位西方的老伙计——肯德基爷爷。很多八零后都有这样的经历:
爸妈第一次带着自己吃肯德基的情景,望着长长的队伍,不知道怎么点餐,更不知道汉堡和薯条到底怎么吃。
于是把汉堡里的面包和肉分开吃;于是吃了薯条,带走了番茄酱一路上当零食吸着吃,反正就是两个字——好玩……


如果问你北京的第一支摇滚乐队叫什么,你一准儿说崔健,错!
万李马王乐队,才是中国大陆较早的一支演绎西方摇滚乐的乐队,1980年成立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由万星、李世超、马晓艺和王昕波组成,解散前主要是翻唱“披头士”、“滚石”等西方老摇滚的作品。


民国时期建造的北京饭店,前身只是个小饭馆儿。
庚子事变(1900)那年的冬天,两个法国人在崇文门苏州胡同以南路东开了个小酒馆,卖些简单的西餐,后来生意越来越好。
1903年,他们在王府井南口以西开了北京饭店,开始只是一幢五层楼房,1907年这座饭店被中法实业银行接管,开始了最为辉煌的时期。
不久,他们又在西侧盖了一座七层的法式楼房。北京比不了十里洋场的上海,这座楼房在当时已经是北京城里的最高建筑了。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建于1898年7月3日,是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的产物,此后虽然百日维新失败,但京师大学堂却得以保留。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1912年5月,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成就了北大精神,1984年一句“小平您好”诠释了北大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


高209米,当年北京地标性建筑,“住京广逛燕莎”成为当时一句时髦话,想想当年多少部电影和电视剧在这里取景,多少次路过想努力攒点钱进去喝一杯水。
如今国贸三期和即将崛起的中国尊让人忘记了这栋曾经的北京第一高楼,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北京第一所公共图书馆是京师图书馆。光绪三十四年,张之洞开始为筹备京师图书馆奔走,两年后正式建成。
1912年,京师图书馆正式开馆,并开始接待读者。图书馆初建时,所藏图书主要取自国子监南学和内阁大库,大都是皇家藏书,鲁迅在供职教育部期间,努力将《永乐大典》(残本)和文津阁《四库全书》等重要文献纳入其馆藏。
现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它的建立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丰富充实的精神食粮。


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它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于1922年冬创办。校长蒲伯英,教务长陈大悲,校董则有鲁迅、周作人、梁启超等。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曾演出熊佛西的《新闻记者》、胡适的《终身大事》、陈大悲的《英雄与美人》等剧。1923年5月,该校学生在公演《英雄与美人》时采用了男女合演的方式,带起北京话剧界演绎形式的新潮流。然而学校1924年因经济困难和人事纠纷而停办。


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是北京第一所近代音乐专业教育机构。它于1922年在“乐理研究会”基础上成立。蔡元培亲任会长,设钢琴、提琴、古琴、琵琶、昆曲五个组。
该所简章提出“以养成乐学人才为宗旨,一面传习西洋音乐(包括理论与技术),一面保存中国古乐,发扬而光大之。”开办之时共有学员44人,设甲、乙种师范科及各项选科,选学科目以音乐理论和西洋弦乐器为多,学习成绩采用学分制评定,办所近五年,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专门音乐人才。


当29岁的摩天轮退休的那天,相信很多人哭了。
1986年开始,这个古老的摩天轮已经接待了900万个游客,承载了无数人的欢乐与记忆……这里,有我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