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30V兵器

歼教-7(代号:JJ-7,英文:Guizhou JJ-7/FT-7)教练机,是中国在米格-21教练型基础上发展的双座高级教练机,由中航工业贵州航空工业集团(代号:011基地)负责研制。1981年起贵州航空集团以歼-7II战斗机为原型开始研制工作。

歼教-7于1985年7月首飞,1987年定型。该机装备部队后作为歼-7、歼-8战斗机飞行员的飞行训练。歼教-7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没有高级教练机的空白。

发展沿革

研发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时,中国航空工业还是一片空白。朝鲜战争爆发后,在苏联援助下中国经过一段时间对战斗机的修理和装配之后,航空工厂设备逐渐齐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仿制和自研教练机。新中国仿制的第一架飞机是初教-5教练机,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是歼教-1教练机,第一种投入大批量生产的飞机是自行研制的初教-6教练机。

中国空军先后装备后掠机翼的歼-5和歼-6战斗机,配套使用的是歼教-5和歼教-6教练机。但随着2倍声速高速歼击机歼-7和歼-8的陆续装备服役,中国空军迫切需要新型高级战斗教练机。歼-7和歼-8系列三角翼飞机的飞行特性与原有的歼教-5、歼教-6相差很远,飞行员培训困难。中国航空工业主管部门决定在歼-7飞机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教练机。1979年2月中国从埃及购买的米格-21YC型双座教练机样机运抵中国,中国航空工业随即决定以歼-7II为基础,参照米格-21YC飞机的结构特点研制新型教练机,机型正式定为歼击教练机歼-7型飞机。


原型研制

歼教-7,是中航工业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超音速歼击教练机,贵航第一设计所总设计师于希明被任命为歼教-7总设计师。该机研制工作于1979年开始,1985年7月5日首飞成功。

歼教-7飞机于1994年6月24日最后生产定型,但生产交付工作早已开始,至1993年已经交付空军、海军航空兵79架。除中国军队装备歼教-7之外,约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也采购了歼教-7飞机,共计93架。

歼教-7飞机1989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技术特点

气动布局

歼教-7采用小展弦比大后掠角的三角形机翼,机头进气的大细长比机身,全动的后掠水平尾翼和后退式襟翼。机翼前缘后掠角 57°,相对厚度翼根4.2%,翼尖5.0%,翼型为ЦАГИ-C9C双凸型超音速对称翼型。

作为一种歼击教练机,歼教-7飞机为双座座舱,座舱盖向右开启,后座为教员座舱。由于双座设计减少了内部油箱容量,并且降低了飞机高速飞行时的方向稳定性,因此歼教7飞机采用了类似于米格-21MF的大面积宽垂尾提高高速稳定性。另外由于教员座舱占据了一定机体空间,导致机体内载油减少,因此在机背脊条内安置了较大容量的油箱。

歼教-7座舱后座装有潜望镜和机内通话系统,便于学员、教员沟通交流;机上操纵和信息显示系统均为前后舱各一套。该机配有先进的空调系统,主机轮采用无内胎轮胎。

歼教-7还装有飞行故障模拟系统和飞行状态记录仪,前者由教员操纵,可方便地模拟出各种飞行状态中可能遇到的故障情况,后者用于记录飞机实际的飞行状态,可供返航后研究总结。


动力航电

歼教-7的动力装置采用一台贵航集团黎阳发动机厂生产的涡喷-7B(WP-7B)或涡喷-7BM(WP-7BM)发动机,最大推力43.15千牛,加力推力59.82千牛。歼教-7飞机航速低于歼-7,最大航速约为21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为1459 千米。歼教-7还可以携带2个480升或720升副油箱。

歼教-7的机上电子设备包括226型测距雷达、SM-8AE瞄准具、CT-3电台、BDP-4B水平仪和LZ-2-II组合式罗盘。该机的机载设备与以往的歼击教练机相比,大有改善,新装了飞行故障模拟系统和飞行状态记录仪。

武器外挂

歼教-7飞机上保留了歼-7相关作战设备和外挂装置,因此歼教-7除承担飞行员训练外还具备了一定作战能力。

歼教-7机翼下可以挂载“霹雳”系列空空导弹和火箭弹发射巢。歼教-7的固定武器为一门左机身内的30-1型30毫米机炮,比歼-7其他型号减少了一门机炮,使用机身环型60发弹匣供弹。

衍生型号

歼教-7A

随着改进型歼-7和歼-8陆续装备空军服役,歼教-7的航电设备与部队服役飞机出现落差。1994年2月空军提出要求,中航工业贵州航空工业集团(代号:011基地)一所开始对歼教-7飞机进行改进设计,使其能担负配装平显器/武器瞄准系统的歼-7E、歼-7D飞机的训练任务,并能部分完成歼-8B、歼-8D系列飞机训练任务,改型后的飞机命名为歼教-7A型。

1994年9月29日,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批复了计划。歼教-7A飞机参考歼-7E调整了座舱布局,加装了WHK-7C平显器/武器瞄准系统,取消了SM-8甲E瞄准具和7型照相枪;加装XLS-1视频系统、SS/SC-4B大气数据计算机及其传感器;换装FJ-20D飞参记录仪等。改进后的歼教-7A比歼教-7增重90千克,飞行性能有所下降。

歼教-7A型飞机的武器系统也进行了较大改进,改装了霹雳-5B空空导弹及其专用导弹发射架,淘汰了霹雳-2导弹;改装了90-1火箭及发射器,淘汰了57-2火箭及发射器;加挂6、11千克训练弹和250-3低阻航空炸弹。

歼教-7A型飞机于1995年5月24日首飞成功,1996年12月7日通过设计定型审查,随后投产交付部队试用。

歼教-7B

1986年,约旦在引进歼-7飞机的同时,还与中国确定了订购16架歼教-7B飞机的合同。011基地按照约旦军方的要求,对设计进行了修改。

歼教-7B飞机是在歼教-7基础上,换装了首次翻修寿命延长到200小时的涡喷-7B(BM)发动机,采用煤油起动,双回路点火,取消汽油起动系统;机轮采用锻铝轮毂;换装ZB-34M液压泵;前8架飞机安装CT-3M电台,后8架装AD3400电台和飞参记录仪。

1988年6月,首批8架歼教-7B交付约旦,1989年底交付第二批8架。

服役事件

多型出口

歼教-7飞机不仅装备中国空军,而且出口到国外,成为航空外贸产品。歼教-7衍生了多个改进型号,1988年4月25日,歼教-7首个出口型通过技术鉴定,1988年6月13日启运出口。之后歼教-7的各种改型,包括歼教-7A、歼教-7B、歼教-7P、歼教-7N、歼教-7PG等,先后出口到巴基斯坦和巴拿马。其中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歼教-7P于1992年5月获得了北约军用标准化局许可证,满足了巴方使用西方武器的要求。1995年按客户需求,改装了30毫米机炮和电子设备。歼教-7P型还增加了外挂能力,共有5个挂架,更新了武器系统、火控系统、电子对抗设备和通讯系统,这使得该型机的实战能力大大增强。歼教-7P的发动机采用1台涡喷-7BC,推力6100千牛,交付巴基斯坦后改装了马丁·贝克公司的弹射座椅。

2002年,歼教-7的最新改型,歼教-7PG首飞。PG型的机载设备科技含量有进一步的提高,火控和制导系统攻击能力得到了增强,具有更强的教学与实战能力。

歼教-7飞机1994年最后生产定型,但其交付工作从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除了中国空军,巴基斯坦、约旦、孟加拉等国也采购了歼教-7飞机,共计93架。

存在问题

歼教-7飞机由于采用大后掠角三角翼诱导阻力大,大迎角时能量损失快,不适合于长时间盘旋,且大后掠角三角翼在亚音速时的升力特性不理想,直接影响起降性能,增加起飞、着陆的速度,对没有经验的飞行员而言难度较大。另外歼教-7虽然是一种教练机,但是其座舱布置却达不到教练机的要求,后座的教员视野很糟糕——这并不是歼教-7飞机设计上的问题,其根源在50年代的米高扬设计局身上。当年设计米格-21时技术条件相对今天还很落后,因此为了追求高速性能米格-21飞机牺牲了座舱视野:前方视野被风挡隔框和机头阻挡、后方视野则全部被背鳍阻挡。曾有以色列和美国飞行员飞过了米格-21后,认为这是其致命的弱点。由于这种机体结构上的先天不足,歼教-7的后座和前座高度差很小,后座飞行员在起降时甚至需要依靠一个可伸缩的潜望镜来观察前方。

总体评价

歼-7是中国空军大量装备的第二代喷气战斗机,歼教-7则是它的一种衍生型号。由于“文革”动乱干扰,贵州航空集团1981年才启动该机的研发工作,1985年7月完成首飞,主要承担歼-7、歼-8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任务。

在实际使用中,歼教-7暴露出的首要问题是航程过短和起降性能与操纵性不良,这个缺陷直接反映为该机的起降速度过大、滑跑距离过长,学员极难适应;同时歼教-7的教员视野又太小,使训练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歼教-7由于加了后座舱,减少了机内油箱体积,虽然增加机背油箱予以补偿,但载油量仍然大减。这引发了空军使用苏-27UB教练机时的一些问题。由于习惯了使用短航程教练机进行训练,中国空军也把航程很大的苏-27UB的飞行距离定得很短,结果飞机记录仪中磁带的前端部分磨损过快,导致提早报废。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VV公众平台”作者观点,不代VV立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立即打开

恭喜您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