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0淑于田闺蜜
蒋碧薇
蒋碧微,原名蒋棠珍,碧微是徐悲鸿为她起的名字。1899年,蒋碧薇出生于江苏宜兴,13岁时由父母做主,和苏州查家公子查紫含订下了婚约。
徐悲鸿画中的自己和蒋碧薇
17岁时,蒋碧薇的父亲蒋梅笙受聘于复旦大学教授一职,一家人搬到了上海。不久,蒋碧薇认识了常到家中拜访父亲的徐悲鸿。蒋碧薇为徐悲鸿的才华所吸引、暗生情愫。但作为一个订了亲的女子,除了慨叹“恨不相逢未嫁时”,蒋碧薇只能闺阁饮泪。这一年,蒋碧薇听闻未婚夫查紫含在考试中企图作弊的消息,痛苦万分,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接受了徐悲鸿的安排,私奔日本。蒋碧薇的父亲无奈之下,只好向外宣布了蒋碧薇暴毙的消息。
徐悲鸿与蒋碧薇
到达日本后,徐悲鸿醉心于日本的仿制原画,忘记了给予举目无亲的蒋碧薇以鼓励和爱。很快,携带的两千块钱用完后,两人黯然回到上海。蒋碧薇的父亲蒋梅笙顶着流言蜚语到查家道歉,接纳了孤苦无依的小夫妻,让他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徐悲鸿画中的蒋碧薇
1919年徐悲鸿得到官费留学的资格,二人共同赴法。在法国的那段日子,一个人的官费两个人用,生活很是清苦,最穷时,他们只能喝白开水填饱肚子,但他们的感情却最为甜蜜。一次酒会上,蒋碧薇结识了英俊潇洒的青年画家张道藩。相较于徐悲鸿对感情的冷漠,张道藩则以其男性少有的细腻情感,不择手段地向蒋碧薇射出爱神之箭。面对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张道藩的追求,蒋碧薇在一番犹豫之后,还是下决心关闭了对张道藩的感情闸门,十分理智地回了一封长信,劝张道藩忘了她。张道藩在极度失望中与一位名叫素珊的法国姑娘结了婚。
1927年,蒋碧薇发觉自己怀孕后, 带着大箱小箱的书画,回到了阔别八年的祖国。同年12月26日,他们的长子徐伯阳诞生。儿子的到来,缓解了她内心的苦闷。她和父母姐妹聚在一起,开始享受家庭带来的温暖与快乐。
徐悲鸿画中的蒋碧薇
回国后最初的几年,两人的关系还比较融洽,不久,两人的女儿出生。蒋碧微宅在家全心全意照顾孩子,偶尔也仿照法国沙龙的形式举办舞会。然而,徐悲鸿回到家里看到舞会,就会阴沉着脸躲到书房里画画。两个人的感情开始变得疏离。但偶然遇到已身居国民党高位的张道藩时,面对张道藩依旧绵绵的情义,她总刻意保持着距离。
1930年,在蒋碧薇为先后去世的弟弟和姑妈料理后事时,徐悲鸿给她送了一封信:“碧微,你来南京吧,你再不来的话,我会爱上别人的。”
徐悲鸿画中的孙韵君
徐悲鸿又爱上的人,是他班上一位叫孙韵君的女学生。
孙韵君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北洋军阀孙传芳的秘书。她是安徽出了名的才女,相貌清丽,冰雪聪明,比蒋碧微年轻十四岁,当年因为父亲被捕才在考场发挥失常,不得不以旁听生的身份在艺术系上课。
徐悲鸿发现孙韵君天资不错,又刻苦努力,对她格外上心,不久就爱上了这个18岁的美貌少女,陪她爬山、赏月,给她起了新名字——多慈,还做了两枚镶有红豆的黄金戒指,分别题字“大慈”“大悲”。
另蒋碧薇震惊的是,徐悲鸿在学校里的画室里赫然放着他给孙韵君画的肖像,还有他们肩并肩坐在一起赏月的情形:白纱飘飘,少女含羞;情意缠绵,画笔细密。她偷偷藏起了那副画。她爱惜他的才华,不会毁了它;但作为妻子,她不会让这幅画摆放人前。
随后,在强烈的妒火和愤恨下,蒋碧薇开启了强势的婚姻保卫战,先是一把火烧光了孙韵君送的种在家门口的一百棵枫树苗,接着给孙韵君的父母写信,希望他们管教好自己的女儿。
在一连串干净利落的手段之下,孙韵君离开了徐悲鸿。
随后,蒋碧薇劝说徐悲鸿到国外办画展。然而,1934年8月回到国内后,她和徐悲鸿分居了。
孙韵君
徐悲鸿一直对孙韵君恋恋不忘,最后不顾流言蜚语去了桂林。那时,南京城频繁地遭受日本的空袭,蒋碧薇带着两个孩子,每天战战兢兢地活着,倍感失落与无助。此时,追求她十多年的张道藩仍痴心不悔地给她写信,帮她和孩子躲过一次次的空袭。
听闻广西战事紧张,蒋碧薇南下桂林,劝说徐悲鸿回家,保重自己才可以更长久地为国效力。可徐悲鸿仍坚持留在桂林,他说:“吾人之结合,全凭于爱,今爱已无存,相处亦不可能。”那时,孙韵君及其父母正好在那里。她心灰意冷回到南京。
为了赢得孙韵君父母的欢心,徐悲鸿在报纸上公开声明:鄙人与蒋碧微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的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
看到报纸声明的那一刻,蒋碧微半是义愤,半是寒心,本来和张道藩保持距离的她,很快便和张道藩住到了一起。
另一方面,孙韵君父母看到徐悲鸿的报纸声明,急匆匆带着孙韵君离开了桂林。如此喜新厌旧的男人,怎么可以托付终身?不久,孙韵君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国民党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
蒋碧微曾郑重地对徐悲鸿说:“假如你和孙韵君决裂,这个家的门随时向你敞开。但倘若是因为人家抛弃你,结婚了,或死了,你回到我这里,对不起,我绝不接收。” 后来,徐悲鸿得知孙韵君嫁人后,在国外辗转几年,向已避难到成都的她求和。蒋碧微还是决然地拒绝了他。
徐悲鸿与廖静文母子
1945年,徐悲鸿再次登报,与蒋碧微划清界限。这份声明发表的背后,是徐悲鸿为了追求他的一个女学生,廖静文。
蒋碧薇彻底怒了,向法院控诉徐悲鸿,控诉他一次又一次侵犯她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的自由,一次又一次在报纸上羞辱她。
最终,两人签字离婚,徐悲鸿支付一百万、由她亲自挑选他的一百余幅画作。
就此,纠缠二十多年的两人,再无瓜葛。
蒋碧薇与张道藩
1949年,蒋碧微在张道藩的安排下,去了台湾,此后一直和张道藩保持着情人关系。1958年,感受到张道藩想念妻女,她理智退出,平静离开了张家的府邸,不再与张道藩有丝毫牵扯。她在给张道藩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
往事过眼云烟,我们的情缘也将届结束。让我们坚强一点,面对现实,接受命运的安排,在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情爱问题必须告一段落,好在我门已经有了弥足珍贵的果实。一希望你,不必悲哀.无须神伤,你和我都应该感戴上苍,谢谢它对待我们的宽大与仁慈,甜美的回忆尽够厮伴我们度过风烛残年。
1968年,张道藩去世,她送了他最后一程,从此一个人在台湾又生活了10年。
少女时勇敢私奔的她,盛年时长袖善舞的她,中年时怅惘于两端感情的她,晚年时一个人凄清的她,都令人唏嘘不已。
徐悲鸿画中蒋碧薇
她去世时,书房里挂着张道藩为她作的肖像:她面容憔悴、神色惨淡,头发上还插着白花;卧室里则挂着徐悲鸿为她作的肖像《琴课》:脸部微斜、脉脉含情,专注地拉着提琴。两幅画中最相似的是眼睛:明亮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