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V兵器
XT-69榴弹炮(又称155 增程炮)为中华民国参考G-5榴弹炮后制造之武器,由于技术考量最终无法量产服役。
1979年(民国68年),南非的G-5榴弹炮因为各种技术优势让此炮名声享誉国际,中华民国曾有意引入,但南非无意给予台湾授权生产资格,生产报价极昂贵。为此军方自联勤202厂,4月15日派遣一批参访团前往南非参访G-5射击表演,表面对南非说法为考察评估,实质上是想借由202厂的火炮专家以个人手段取得G-5设计,并希望是否能在没有蓝图没有实样的情况下以逆向复制的方式制造相同水平的武装。
1979年(民国68年),4月15日返回台北,陈笏上校入列参与,除了他回答应该可以外,其他人都认为造不出来,此事自然又是他负责了。陈笏累积了仿造研制63甲式105毫米榴弹炮,T-65榴弹炮,M-68榴弹炮三门炮的经验,加上202厂扩充了火炮生产能量,机台仪器皆有的情况下,大胆的答应了。
G-5炮在1979年时是十分先进的设计,炮管7米长,是45倍径的设计,同时由英、德、义发展的FH-70 155毫米榴弹炮也才39倍径,射程远,发射增程弹射程可达30公里,有辅助动力装置,可自走,无需牵引车即可转换阵地,全油压系统,放列收架只各要3分钟,又可节约炮班人力,因为无需多余人员挖驻锄坑。
G-5的展示性能代表了1970年代西方火炮的变革,包括了以机械力取代人力以及高倍径炮管带来的射程优势。为了防止考察团窃取资料南非作了诸多保密措施,例如参观工厂时工厂停工迎接,不准拍照,对于各种数据也都答得很模糊。但考察团的技工群以实作经验法则与小型道具进行G-5基本规格推估,并将火炮外观估计资料带回台湾,并在陈笏的强力推动下202厂开始G-5的逆向工程。
G-5炮管为45倍径,1970年代台湾不具备5米长无缝钢管制造技术,陈笏只好把两根无缝钢管以热套接合的方式接成7米粗胚,又重新设计了炮闩与半自动装填器,并增添G-5炮所没有的清膛器与炮口制退器,在1979年(民国68年)9月17日,花了5个月将G-5复制成功,试制火炮命名XT-69,试射结果以标准最大膛压搭配M107高爆弹下最大射程为25公里,虽远于当时陆军标准师级主力155公厘T-65,但仍与南非原版有相当差距。
为了达到30公里射程,南非特别开发了增程弹与三基发射药,增程弹与一般传统炮弹不同,外型更流线,更细长,弹体上有稳定翼以及密封胶圈,这些设计也是从南非考察回来,炮弹室主任谭廷峨上校又偷量又偷捡,捡了碎片回台,并以逆向工程的方式复制增程弹。但三基发射药缺乏化学成分配方因此无法仿制,原先考察团在结束南非参访后将会前往加拿大考察增程弹,后因故取消,因此发射药只靠联勤203厂自行摸索,203厂开发的三基发射药直到1984年结案前XT-69试射结果始终最大射程无法达到要求规格的30公里。
原型炮成功后,陈笏开始进行更大的修改,为了要求牵引的速度,将两轴4轮的辅助动力装置改成单轴两轮,因为长途行军还是得靠牵引车牵引,原先的G-5炮的设计容易过热,只能保持在时速40公里的速率,改良后可到90km/h,液压驱动装置也做了修改并置于脚架内,可防止碰撞的损坏。第二门原型炮在1981年(民国70年)3月27日完成,后续又造了四门。并在该年的国庆阅兵上展示,不过展示时是装在M-108自行式火炮的履带车底盘上。出席南非人见了十分讶异,抗议立即来了,之后的安排,陈笏带着5个南非人包括南非兵工厂的厂长等人,解释XT-69与G-5炮的不同处,当然此事就不了了之。
XT-69虽然研制成功,并且成功的阻止南非对台湾的专利诉讼,但最大射程仍无法突破30公里,炮管钢料与发射药问题始终无解,因此开发案于1984年(民国73年)结案,XT-69开发量产停止。后来1994年(民国83年)的汉光11号演习,联勤又把XT-69搬了出来,当做新型自制的武器。至于开发核心人员陈笏上校由于升迁问题加上其妻白茜如罹病赴美国治疗,因此于民国72年1月1日退休。
在XT-69沉寂多年后,2007年台北航太展军备局202厂曾推出一款搭载45倍径榴弹炮的轮型自行火炮,由于外观与XT-69过于相似因此被外界质疑是否为XT-69的再制版,不过202驻场人员否认两者间拥有关连。
XT-69榴弹炮
类型 榴弹炮
原产国 中华民国(台湾)
生产历史
研制者 联勤202厂
研制日期 1979-1982
制造数量 40门左右
基本规格
总重量 12000千克
枪管长度 7米(45倍径)
最大射击仰角 -3° ~ +50°
最大回旋角度 ±30°
发射速率 正常:1/分;最大:4/分
枪口初速 895米/秒
有效射程 22公里(M107标准榴弹)
最大射程 29.5公里(增程弹)